红苕麻糖制作技艺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9

浏览量:1890

简介:

红苕麻糖制作技艺是我区一项传统的民间制作技术;制作以红苕、麦芽为主要原料,并以芝麻、花生、玉米面等成份制作而成,无任何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香、甜、脆的独特风味,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项目简介:红苕麻糖制作技艺是我区一项传统的民间制作技术;制作以红苕、麦芽为主要原料,并以芝麻、花生、玉米面等成份制作而成,无任何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香、甜、脆的独特风味,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红苕麻糖制作是一项慢工细活,流程十分复杂;制作的最佳时间在春节前后。

首先,培育麦芽和准备工具,提前将麦芽放进簸箕均匀摆放,每天洒水3次,十天左右后生长成5公分高度的麦芽;再将磨架、大木桶、簸箕、纱布、麻糖匙、木棒等工具清洗、擦拭、晾干。

第二步是将红苕洗净去皮与切好的麦芽一同打碎成浆,倒入大铁锅中,以大火熬煮;红苕要挑选色泽鲜艳,饱满的,烧火的木材得是头一年伐下来的(松木、野核桃木),以保证麻糖口感的纯正。

第三步是大火熬煮浆汤,熬煮期间要不停歇的搅拌,快了口感粗糙,慢了红苕渣粘在锅底麻糖会有焦糊味,口感苦涩,颜色低沉。

第四步是过滤红苕浆,浆汤煮开后便开始过滤红苕渣,先过滤出浆水,再把过滤的浆水倒进纱布进行第二次过滤;同时,老袁的爱人在另一口锅里分别翻炒花生、芝麻、玉米面。、

第五步是炒麻糖,一大锅红苕浆经过大火的熬煮,水气被收干,逐渐粘稠,这时就需要用麻糖匙在锅里不停的翻炒;炒完出锅撒上碎花生、芝麻、拌匀、冷却。

第六步是扯麻糖,扯麻糖是制作麻糖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对手法、力度、配合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2—3人不停的交换用力,配合需要达到心神合一,才能把柔软黏腻的麻糖拉扯均匀;最后将拧拉成条形状的麻糖放在玉米面上并剪成小节状,方便保存和运输;这样麻糖的制作就完成了。

红苕麻糖的制作分布在我区大小村落,以和平彝族乡解放村袁功成家最为突出,他们家从事麻糖制作的时间长、口感好,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有许多人慕名而来采购他家的麻糖,已成为我区的一种特色小吃。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进城务工,留在山里的人多已年老体衰,年轻一代人对体力劳动已经不削一顾,许多小时候见过的手工艺都已经失传,麻糖在村里原来家家户户都会做,现在会做的全区估计就几十个家庭,但大部分已没有精力来做了,再加上红苕麻糖制作大部分是手工操作,流程复杂,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红苕麻糖的制作已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保护红苕麻糖的制作技艺就迫在眉睫。

分布区域:金口河区大小村落,以和平彝族乡解放村为代表。

历史渊源:金口河地处小凉山腹地,是乐山、雅安、大凉山、三地州接壤之地,地理位置特殊。有据可考的历史大可以推算到魏晋时期,曾有村民在该区的共安彝族乡境内挖掘出青铜制品。唐代,茶作为药用开始逐渐走入民间,到宋代进入普通百姓生活中,在那个仅靠骡马和脚力的时代,如何把茶叶和药材运送出去,把盐拉回来,在漫长的行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南方茶马古道,其中,金口河永胜乡和汉源县接壤的蓑衣领就是当年的茶马古道分道必经路口之一,主要负责峨眉、乐山、甘洛、汉源四地的商贸往来。现在的永胜乡境内还有多座残存的百年老屋,从其梁柱的雕刻及图案精美程度可以推测当年商贸兴盛程度。

为传送茶叶和药材的背夫如何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把货物运送到站,食品是其中最重要的资源。玉米、红薯、土豆作为小凉山境内彝汉群众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仅能果腹,无法抵御阴湿的寒冷。糖,作为生存的必备物质,能在阴寒的条件下提供必需的能量补充,而在小凉山阴冷的寒湿环境下,无法种植甘蔗和甜菜。勤劳的先民们在煮食红薯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糖分,如何将这些黏稠易融化的红薯糖储存起来,为辛苦的背夫们提供必需的能量,先民们多次试验,终于发现麦芽经过培植以后和红薯同煮过滤熬制的办法,并撒入炒熟的玉米面粉确保在短暂的携带过程中不粘连变质。这种糖因颜色和粗麻布相似,大家也就叫它们为麻糖。

据传承人袁功成介绍,在20世纪初,自己的祖父袁绍友便开始制作麻糖,那个时候制作出来的麻糖,大多是为拿去换取生活物质,到了袁功成这,制作麻糖的人开始变少,老袁才开始将麻糖作为一门手艺来进行传承,并且日趋的成熟,完善,成为了金口河区麻糖制作的代表。

基本内容:选材:准备好红苕、麦芽、花生、玉米面、芝麻等食材和磨架、黄桶、筲箕、簸箕、纱布、烧火材、木棒等工具。红苕要挑选色泽鲜艳,饱满的;烧火材必须头一年伐下来的(松木、野核桃木)水必须要天然的矿泉水。

制作的最佳时间在春节前后。

制作流程:

把麦芽生好、红苕洗干净去皮、将红苕和麦芽一同打碎、倒入大铁锅用大火熬煮、煮成浆汤过后便开始过滤水、过滤之后就搅苕浆(炒麻糖)、炒完出锅、洒上芝麻碎花生冷却、2-3人不停交换用力的扯麻糖、剪成条状。这样,麻糖的制作便完成了。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一、制品:红苕、麦芽、花生、玉米面、芝麻等食材,磨架、黄桶、筲箕、簸箕、纱布、烧火材、木棒等工具。

二、 作品:

1、红苕麻糖(原味)、包谷麻糖、米麻糖

2、芝麻包谷麻糖、花生粉包谷麻糖

传承及谱系:  第一代奠基人:袁绍友

第二代传承人:袁子钱、袁子清(袁绍友之徒,家族传承)

第三代传承人:袁功成、袁功能(袁子钱之徒,家族传承)

第四代传承人:苟安秀、黄治英(袁功成之徒,家族传承)

第五代传承人:袁君飞、袁丽、袁君华、袁秋容(袁功成之徒,家族传承)

代表性传承人:袁功成,男,汉族,65岁,手工红苕麻糖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由于手工红苕麻糖制作技艺世代相传,袁功成从懂事起就开始帮父母搭手,洗红苕,洗工具等,20岁开始自己制作红苕麻糖,现为红苕麻糖金口河地区主要代表人。

苟安秀(袁功成妻子),女,汉族,59岁,手工红苕麻糖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苟安秀20岁嫁给袁功成后开始学习手工红苕麻糖制作,由于女性手工非常细腻,制作细节比较讲究,麻糖口感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相关图片展示:

成品麻糖


搅浆


拉扯麻糖


麻糖大致成型


麻糖原材料


麻糖原材料(麦芽)

最新动态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24-04-03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作品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紫白相间的小花如铃铛般,清香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鴽

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躲回洞穴,鸟儿出来活动。清明之日起,阳气渐盛,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雨水增多,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农事农谚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清明农谚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谷雨紧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

动态新闻

更多>>

金口河文化馆

地址:乐山市金口河区滨河路三段169

电话:028-64586645

邮箱:xjasickc/@126.com

访问量:335461

蜀ICP备17028841号  版权所有:乐山市金口河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